先锋派摄影家“将一种超验的事实推到人们的面前,他们不是去适应环境,而是试图引导人们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
作者介绍:
林路,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两次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已出版摄影理论和技术专著120多本。
- “真先锋”和“江湖骗子”有什么区别?
- 罗伯特·弗兰克记录了美国人“不堪入目”的生活状态
正文
先锋派仿佛是孤立无援的,仿佛是不顺应局势和潮流,他们的作品往往只有在若干年后,才会被人们所理解。于是先锋派常常被人们称为江湖骗子,被称为脱离大众。然而,先锋派的摄影家们懂得,他们的任务不是对现行的政策或是模式的阐述和说明,不会简单到将一条彩虹加一座长城,然后上升到中华民族的高度,而是将一种超验的事实推到人们的面前,他们不是去适应环境,而是试图引导人们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
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由于历史正在证明这样一个事实——目前看不懂和评价不高的作品,很可能是杰出,甚至是伟大的。在这样的观点的暗示性诱惑下,无数的“伪先锋”出现了,又围聚起一批时髦的鼓吹和盲目崇拜者。于是人们又对先锋派产生了疑虑,使得真正的先锋派又开始了反先锋、反时髦的新的较量。

一个怪圈,一个悖论。面对先锋,叫好的、否定的都越来越少,人们看到这些敏感的光与影,最多只会轻轻地叫出声来——先锋派!这是现代人的幸运还是悲哀?
在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也可以说是一位先锋派人物,他出生于瑞士的苏黎世,1947年移民美国。在1955年到1956年,他因古根汉姆奖的提名进行了环美国的旅行,拍摄了一系列的照片,从而出版了一本震惊世界的画册《美国人》。
后来有评论说——弗兰克照片中的景观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种令人迷惑的亲切感,它的作品的冲击力是对后来成功的一代摄影家最好的礼物。但是在50年代中期当弗兰克进行这一壮观的跨越美国的旅途中,在一辆二手汽车的车辙上,他所看到的和所记录的是这个世界上他那个时代严肃的摄影家几乎还没有形成的图像,废弃在路边的垃圾,霓虹灯信号,快餐咖啡馆,阴沉的酒吧,严酷的、拥挤的大街上的人群。弗兰克以旅行者强烈的精力向这一客体逼近,以一个被放逐的瑞士人独特的感觉,第一次这样观看这个收养了他的国家。
由于弗兰克以独特的目光,甚至是近乎残酷而正直的观察生活在周围的形形色色的美国人,从琐碎的生活细节中将美国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得有时甚至是“不堪入目”,加上广角镜的运用,不完整构图的出现,在自恃高傲的美国人中间几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无法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的杂乱无章和不成体统,继而群起攻之,几乎使弗兰克陷入了灭顶之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才认识到弗兰克的深刻之处。
如今很清楚的是,弗兰克所锤炼的不仅仅是美国人的视觉,而且是一种风格和一种方式,一种全新的摄影观察方式。这就是先锋的力量。尽管以后也出现了不少摄影家模仿他的方式,但先锋过后,人们再也没有激动,因为怕的恰恰就是和“伪先锋”的遭遇。【全】

本文节选自林路最新专著《摄影的时空碎片》(陕西新华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24年12月,西安)。
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原稿!
图文编辑:刘越
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务虚实录”
